前不久,武漢市一市直單位反映,僅去年全年,該單位就接到了1300多個開會通知,平均每個工作日要開5個會。更有基層幹部坦言,“每天都疲於奔會,最多一天要開9個會,根本騰不出時間來辦實事,工作只能晚上加班做”。都去開會發文,誰來落實?(12月2日人民網)
  不可否認,自去年12月以來,中央關於改進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出台後,作風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文風、會風等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文山會海”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久治不愈的“頑疾”,要想徹底根治,形勢不容樂觀,依然任重道遠。一些民間諺語對“文山會海”形容得十分生動,有副對聯是這樣寫的:“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誰去落實”。
  還有的民謠這樣說:“文如山,會如海,領導幹部忙剪彩”、“大會中會小會,會會有我,你說我說他說,重覆也要說”。這些都對“文山會海”進行了有力的批評。據調查,全國省、市、縣的領導幹部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泡在“文山會海”里而難以自拔。新華社記者曾調查發現,在沿海某個廳級單位,一年1068個會議,這個廳局人員每天就要參加近三個會議,結果廳長不夠副廳長頂,處長不夠副處長頂,會議多得召集者自己都受不了。諷刺的是,這個廳局還不是所謂“最重要部門”,否則,開會數量還得“漲”。一些幹部戲言,端著茶杯開著會,一天就過去了,再一開,一年也過去了。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精簡會議和文件,提高行政效率。可“文山越來越高,會海越來越洶涌”,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為什麼“令”行“禁”不止呢?值得深思。
  誠然,務實、有效的會議是動員和組織開展工作的重要手段,是部署和落實任務的有效途徑。現在一抓工作,下麵回覆的第一句話“馬上開會落實”!因此就出現了省長開完市長開,縣長開完鎮長開,最後到村裡,還是開會現象。但是如果會議太多太濫,既影響工作,也有損形象。“文山會海”現象的存在,必將帶來負面影響:一是增大行政成本;二是造成各種資源浪費;三是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四是容易滋生會議腐敗。尤為可怕的是令基層單位和基層幹部不堪重負、苦不堪言。我們都清楚,行政管理的層級特點是下級必須服從上級。於是越往基層走,“文山會海”越嚴重。因為基層管理機構對上級召開的會議必須參加,如果要求“一把手”參加會議,絕對不敢派出副職參加會議。中央下發一個文件,到了最基層時,就可能會有五六個上級文件下發,如果再加上部門的文件,那就更多了。難怪基層幹部要訴苦:“每天都疲於奔會,最多一天要開9個會,根本騰不出時間來辦實事,工作只能晚上加班做”。如此之多的會議,基層單位和幹部應酬都應酬不過來,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謀發展、辦實事呢?所以,“文山會海”加重了基層的負擔,不僅浪費基層時間精力,而且嚴重影響基層的正常工作,並助長形式主義風氣和搞應付的風氣。
  文山也好,會海也罷,都是形式主義的怪胎,關鍵還在於“官本位”思想作祟。一些官員喜歡追求形式上的東西,喜歡高高在上指手劃腳,喜歡用一些形式上的東西評價具體工作。在一些地方,上級檢查下級工作時,往往把下級是否召開會議進行貫徹作為落實工作任務的重要評價依據。下級部門在執行上級部署的任務時,一般都先開“動員會”,中途還要開“現場會”或者“經驗交流會”,完成任務後還要開“總結表彰會”。還有些部門喜歡製作紅頭文件向有關部門發送。仿佛不開會無以展示其才能,不發文不能表現其業績。發文件、開會已經成為許多部門的主要工作模式。這是嚴重的官僚主義和形勢主義。之所以令人厭惡,乃在於它不解決實際問題,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習近平曾指出:“會議精神和文件再好,如果不落實,仍會勞而無功。”因此,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堅決砍掉那些不必要的會議和文件,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把精力投到抓落實中。要切實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落實的“攔路虎”,以崇尚實幹的精神和敢於擔當的氣魄,煥發堅定的執行力。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工作、促進發展,也只有這樣,改革的宏圖方能化為事業的果實和人民的福祉。
  文/吳展團  (原標題:一天9個會,“文山會海”何時不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n05bnkjg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